/
公司新闻
同样做体验,为何李渡能把光瓶酒卖到730?
来源: | 作者:顺邦数码科技 | 发布时间: 2019-02-27 | 632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1

本周我们粉丝研究院组织了一场线下游学,目的地就是久闻其名的李渡酒业。



去年9月份我们游学了江小白,李渡同江小白一样,都是近年来白酒行业为数不多的黑马。(点击回顾:七年了,江小白为什么还活得好好的?)

在人称“汤司令”的汤向阳上任前,李渡的经营状况并不好,品牌知名度也不高,几乎每年换一任老总。“汤司令”上任五年,销量年年翻番,从之前主推10元一瓶的酒,到现在主流酒的价格已经变成200-300元,标杆产品“李渡高粱1955”涨到730元还断货。

这是来李渡游学前,我们从外部看到的现象,也是吸引我们前往探秘的一大原因。

2

众所周知,白酒行业是一个山头林立、竞争激烈的行业,向来强调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,并且消费者对品牌、香型的忠诚度极高,所以要想冲击这样一个体系严密的行业,用自己独创的一套功夫在江湖上扬名立万,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那么,汤司令和李渡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?答案就是“沉浸式体验”。

很多酒企也搞品鉴活动甚至“工厂游”,但都没有李渡做的好。

首先是深度没有达到。

李渡的体验之所以被称为“沉浸式”就是强调了它的深度,是360度全方位参与式的:

体验1:吃酒糟冰棒、酒糟鸡蛋,用酒糟水泡脚、敷酒糟面膜。

凡是来酒厂参观都会让你首先体验这些衍生产品,强化对李渡“老酒”自家酿造的认知,好感信赖就有了第一层依据。



酒糟冰棒



酒糟鸡蛋




酒糟水泡脚


体验2:文化洗礼。

在专家讲解的过程中参观酒厂,感受酒行业及酒厂的历史文化,并进一步强化李渡酒厂的历史文化,特别是李渡酒厂的元、明、清窖池以及民国窖池,为高价老酒做物质价值的铺垫。








体验3:酒王争霸赛。

工作人员为每位用户倒上四杯酒,由专家详细讲解每一杯鼻闻和嘴品分别是什么特点,之后将顺序打乱,用户盲测打分,得分最高者为酒王。酒王会得到相应的礼品,年度酒王还将获得10万元大奖。





体验4:自调酒。

这是李渡极具特色的深度体验环节,游客在专家的指引下可以按照配方自行勾调一瓶酒,然后在酒瓶标签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一句话,“人生第一瓶自调酒”就这样诞生了。这对于多数游客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体验,往往能带来大量社交化传播。





除此之外,李渡的深度还体现在三级式布局上——“总舵-分舵-移动舵”的体验架构。

总舵在工厂,分舵在县城,移动舵顾名思义就是移动式的体验,比如它的酒糟冰棍、酒糟面膜可以跟随品牌的展销随处移动。

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全域体验,每一级的体验环节不同,感受到的内容不同,产生的认知也不同。

3

其次是没有李渡的认知高度。

其他酒企做这样的活动大多是当做一次营销活动来做的,但“沉浸式体验”在李渡不仅是营销和传播的动作,而是被抬到了商业模式的高度。

商业模式与一次营销活动的区别就在于,它的背后有清晰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。

关于李渡“沉浸式体验”的底层逻辑,刘春雄老师早就总结过:围绕新中产群体,通过“沉浸式体验”实现“深体验-强认知-高传播”。

移动互联网时代,主流消费人群有两类:新生代和新中产。

新生代主要指90后、00后等年轻消费群体,新中产则是一个阶层概念,是指具备了一定经济基础,向往美好品质生活的群体。

从营销上来讲,打动新生代的方式主要是IP化,比如江小白通过动漫、青年艺术文化节、表达瓶等方式实现了品牌的个性化、人格化,从而拉近了与年轻消费群体的距离;

打动新中产的方式则主要是建立品质认同、价值观共鸣和情感连接。

李渡的“沉浸式体验”不是盲目的传播、吸粉活动,而是建立在清晰的目标人群的研究分析基础上的,它的每一个环节都针对新中产的消费痛点。

比如一系列酒糟衍生产品、元代窖池群参观以及酒王争霸赛等等,这些都有明确的导向——迎合新中产群体对品质的追求,并以此建立价值认同和情感连接。

4

之所以对李渡有这么深的感触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为我们的粉丝营销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、有明确操作路径和可复制的粉丝转化方式——打造超出用户预期的体验。

在李渡参观完做分享的时候,我就说过,“用户体验是转化粉丝的最佳路径,因为只有超乎用户预期的体验才能给用户带来惊喜,让用户产生“哇”的感觉”。

比如,我上一篇文章讲到的在巴奴的“遭遇”:服务员看我喜欢吃山楂片,就在我走的时候送我一盒山楂片;

(点击回顾:如果小罐茶能早点看到这4条建议……)



△ 巴奴赠送的山楂片

还有“三双鞋”的故事,顾客买一双鞋可以同时收到三双不同鞋码,试穿后留下最合适的,剩下的两双可以免费寄回。

还有必要商城、三只松鼠、海底捞等等,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,说明大家对服务和体验越来越重视。

如果说,传统营销跟新营销、粉丝营销之间有一条分界线,那就是“口碑传播”。

传统营销是依靠大众传播和渠道驱动的,所以不重视用户口碑。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,大众传播、线下渠道纷纷式微,通过社交媒体的放大,口碑传播的力量则得到极大释放,于是,传播用户口碑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营销法则。

在科技进步和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今时代,产品本身的物理属性已经很难带来用户口碑,距离口碑最近的就是服务和体验。

当然,我们强调服务、体验,也并非要大家忽视产品,产品永远是冰山的主体,没有产品品质的支撑,就不可能有真正好的体验,极致体验一定是建立在产品体验基础上的。比如李渡,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品质,光靠体验营销是无法支撑其730元高价的。

只不过相对而言,服务体验更容易在营销中被感知到,也更容易激发口碑传播。

但是一个完整的体验闭环设计一定是:产品+服务,所有与用户接触的部分都是体验的环节,这里面包括产品本身、服务、文化、价值观等等。

5

最后,想说一点,这次游学回来,有人向我反馈,觉得李渡的这种“沉浸式体验”是不可复制的,比如它的古窖池群,这是李渡独有的体验。

其实,我觉得不要纠结于这些硬件,也不要纠结于“沉浸式”这个词眼,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:

1、可视化。即通过体验让你的品质看得见,比如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,如何让用户体验到你的产品品质优于对手?就是通过检测出风口的PM2.5为0;

2、科技感。借助一些现代科技,比如VR、AR让用户的体验更加身临其境、具有冲击力,比如,一些企业的历史博物馆就采用了这些技术;

3、参与感。也就是说,体验要是双向的,要有互动,只有用户参与其中,投注了情感,才会产生认同;

4、仪式感。比如统一的着装,具有某种文化色彩的环节设计,汾酒封藏大典中的敬天环节、拍卖环节就是仪式感很强的体验。如果把这些仪式化的东西做成日常,就能带来持续的强化体验。

李渡的“沉浸式体验”经历了几次迭代,也不是一步到位的,虽然细节上仍有不足之处,但是瑕不掩瑜。

此外,体验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,因此我们也不要过于关注表面的细节部分,而要看到背后的底层逻辑,结合自身的情况,从以上四点中选取一点做到极致即可。